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我牙齒又不痛,為什麼醫生要我抽神經?




這是一個在看診過程中
時常困擾病患的問題  (困擾病患也就困擾著醫生阿~)

要解釋這個問題

我們要先了解抽神經到底是在抽什麼?

抽神經,應該要先正名一下,改作 根管治療

簡單來說:就是把跑到牙齒內部(牙髓、根管)裡頭的細菌清除乾淨

(圖片修改自:http://www.shutterstock.com/)

蛀牙的過程大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
  • 在淺層蛀牙的時候
    因為蛀牙距離牙髓神經還有厚厚的一片牙本質保護著
    不會有什麼感覺
    把蛀牙清乾淨之後,補牙補起來就可以
  • 但隨著蛀牙越蛀越深
    牙髓神經對外界的刺激越來越敏感
    時常在喝冰的或吃甜食的時候感到酸軟
  • 最後蛀牙突破所有牙本質的防線,跑到牙髓神經之內

    這時
    一切都回不去了

    牙髓神經因為蛀牙細菌感染,開始發炎疼痛
    此時稱作「牙髓炎
    「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」的痛,就是這個個階段的痛

    但是即使這麼痛
    很多人對看牙的恐懼勝過這樣的疼痛
    一忍再忍
  • 就這樣,蛀牙的細菌隨時間慢慢地攻佔了整顆牙齒
    最後牙髓完全壞死,又變得沒感覺了!(神經都被細菌吃死掉了,當然沒感覺)

    但由於先前的疼痛都消失了
    你卻誤以為你的牙齒戰勝了細菌,好像安然無恙
    但其實這個時候牙齒裡面滿滿的細菌啊!
    這時,就得透過抽神經(根管治療),才能治療這顆牙齒

但很多人想說:我牙齒又不痛,為什麼醫生要我抽神經?
就延誤了治療


你以為細菌會這樣善罷干休嗎
漸漸地,細菌開始突破這顆牙齒的防線
跑到周圍的骨頭裡,產生所謂「根尖病灶

「蛀牙蛀到骨頭裡去了!」可能常常會聽到醫生這樣形容

到這個階段
就會在哪天,你抵抗力變差的時候
牙床整個腫脹,痛起來,甚至蜂窩性組織炎!

到時候不僅根管治療成功率下降
有時還演變成要拔牙才能治療的局面。


因此
不痛、沒感覺,不代表牙齒沒有出問題!
當牙髓壞死,此時時常沒有症狀,但確實是需要抽神經才能治療的呀!



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缺了牙,該植牙呢?還是做牙橋?

缺了牙,該植牙呢?還是做牙橋?

植牙


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問題,影響的因素很多(見附註),在不同的case會有不同的治療計畫

不過拿我自己做例子:
如果今天是我缺牙,我會想選擇植牙。
(其實內心很不想舉自己當例子,我不想缺牙阿~~)

理由很簡單:

1. 我不想為了中間的缺牙,去修磨隔壁牙齒(不懂的請看下面示意圖)。一來隔壁牙齒健康,修磨掉多可惜,二來天然的還是比較好用阿!
牙橋
傳統牙橋:隔壁兩顆牙齒磨小(磨成圓柱形),假牙做三顆套上去
植牙
植牙:不必動到前後牙齒,直接在缺牙區放入植體(人工牙根)
同時我又能夠接受:

2. 我心理上能夠接受植牙手術,這裡要強調的是:植牙是一個手術

植牙手術要把牙肉切開,翻開,看到骨頭以後,在骨頭打一個洞,把植體(人工牙根)放進去,縫起來,等幾個月骨頭與植體癒合的差不多以後,再手術一次,把植體接出來,套上一個牙套,才完成治療。

聽起來很可怕,也會有術後腫脹疼痛的問題,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。

植牙
植牙手術示意圖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google,但畫面血腥要有心理準備

3. 我生理上也能接受植牙手術,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植牙的!

  因為植牙是手術的關係,要考慮到:
    1. 病人的身體狀況是不是能夠承受這個手術,以及術後的傷口復原能力(年齡、凝血功能、血糖控制、有沒有抽菸等等);
    2. 還要考慮缺牙區骨頭的條件,植牙可以比喻成蓋房子,地基不好就不能蓋,骨頭條件不好(骨質酥鬆、高度不夠、寬度太窄等等),想植牙也沒辦法植牙。
4. 我能夠維持高標準口腔衛生配合植牙治療

植牙以後,如果沒有好好注意清潔,牙齦會持續發炎,造成植體周圍骨頭破壞,最後植體鬆脫,前功盡棄。不過,其實不管是植牙或是傳統牙橋,都要維持高標準口腔衛生啦!

植牙
左邊 是健康的;右邊 植體周圍發炎,造成骨頭破壞

5. 我治療時間也能配合

在手術後,恢復過程中,要等待植體與骨頭癒合,保守的療程會拖到3到6個月之久,不適合趕著出國或是心急的人。

6. 我經濟上能夠負擔(大不了叫老闆從我薪水扣...T_T)

現行診所植牙價錢就我所知大概6萬到8萬吧,相較比傳統牙橋大概貴上兩倍左右。



總結
其實仔細一看,只有第一點是植牙的優點,但我會為了這個優點而選擇植牙。
而選擇植牙的同時,就要能夠配合2~6的附帶條件,不然技術在好的牙醫師也難為無米之炊啊!


附註:有時考量到美觀、咬合、同時口內有沒有其他地方缺牙等等條件,會針對不同的case制定出不同的治療計畫,但這太複雜了,會有些例外,就不在這篇的討論範圍之內~